在汽车领域中,不乏经营失败的案例,有的品牌曾因销量惨淡在国内被迫退市,有的品牌则活不下去最终被兼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有的品牌得到了“复活”的机会,完成了品牌复兴。但很明显,复兴靠的不仅是运气这么简单,都在鬼门关走过一圈了,也该知道怎么“为人处世”了。林肯:失败乃成功之母款林肯领航员林肯于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由于进口车型少、售价高,产品美式风格太浓不符合国人口味,加之与福特并网销售,不利于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建立,导致错过中国车市黄金十年的机遇,无奈于年退出中国市场。首次入华的失利,让林肯看清了国人的喜好和自身不足,因此在年二次入华之际,便以全新的产品风格展示于国人面前,并在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方面下大功夫。现款林肯领航员首先产品风格方面,在设计研发之初就更多考虑中国市场,一改过往傻大黑粗的传统美式风格,不少车型原本粗犷的硬线条都被磨平,融入更多国人喜爱的圆润,做工用料也像欧系豪华品牌学习,看起来更像一台豪车该有的样子,并自成一套“新美式豪华”风格。其次在产品线方面,除了百万级旗舰全尺寸SUV领航员,还引入大陆、MKC、飞行家等下游车型,涵盖各大主流的豪华轿车和SUV级别,大大丰富了产品线,给不同预算和需求的消费者以选择余地。而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也是林肯二次入华翻身的重要原因。通过品牌独立渠道销售,建立高端豪华装修的4S店,宣传林肯之道、林肯体验等服务,营销上不断提升品牌“逼格”,逐渐在国人心中形成“林肯=豪车”、“林肯车主品味高”等标签。林肯MKC可以说,产品线的丰富和风格的改变,让国人从客观上认同林肯车型。而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则让国人从主观上接受林肯品牌,把其纳入购车备选项当中。林肯大陆作为一个进口新兴豪华品牌,林肯年在中国市场,取得了超过5.5万的总销量。这数字虽仍比不了主流的德系BBA,但也进入了豪华品牌总销量前十,且和林肯首次入华相比,也已经是翻了不知道多少倍。荣威:在中国焕发第二春罗孚75上汽子品牌荣威的前身,其实是英国汽车品牌罗孚。可这个历史悠久的百年品牌,身世却十分坎坷。由于经营不善和二战后英国国运的衰落,罗孚曾被宝马等众多公司收购和出售,在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经历后,最终被上汽收归门下,成为一个中国汽车品牌。荣威荣威于年上市的首款产品荣威,就是如假包换的末代罗孚75。但这种完全根据英国人口味打造,且平台和技术在当年都已过时,卖得还不便宜的车型,显然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荣威一不做二不休,上汽荣威意识到,既然原有的产品已经没救,那不如直接另起炉灶,为国内用户量身打造新的产品,因此也就有了翻身之作——荣威。荣威与当年的合资对手相比,虽然机械品质尚存差距,但设计、用料等表面功夫,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不提前告知,很多人第一眼或许都不信,这是自主品牌年的作品。而要是与当年的自主品牌对手相比,荣威也绝对是领先的水平,无论是设计的国际化程度、还是动力总成的先进性,都是自主品牌中当之无愧的扛把子。荣威RX5有了荣威的成功经验,荣威也逐渐摸清国人的喜好。借着保有量上升带来的良好口碑,接连推出荣威、i6等轿车并趁国内SUV大潮来临之际,推出RX5、RX8等不同级别SUV,它们在销量上也无一例外取得了成功。而在新能源和智能互联领域,荣威品牌也造诣颇丰,插混车型的EDU电驱变速箱技术独步全球,斑马系统也是国内最好用的车机,没有之一。布加迪:有实力还傍了个好干爹布加迪Type41布加迪同样是一个古老的法国汽车品牌,曾在赛车和豪车领域有很高的的造诣,坚持用最高的品质、不计成本造车,旗下的Type41Royale车型,就曾是20世纪20年代全世界最昂贵的汽车。布加迪EB但二战让布加迪遭受重大打击,且在战后也没能恢复过来,几经易主,只在90年代推出了EB一款超跑,可恰巧又遇上全球金融危机,这种昂贵的玩具只能说生不逢时,让布加迪在年宣告破产。布加迪威航不久后,布加迪被大众收购,在大众集团充裕的研发资金,以及8.0LW16四涡轮增压引擎的技术加持下,布加迪年推出了复活后首款产品——威航。8.0TW16发动机威航的出现打破了多项车界之最,最大功率马力,极速超过km/h,是当年马力最大速度最快的原厂车。而威航的售价也是原厂车中最贵的,普通版最低要价万美元。布加迪这类超豪华汽车品牌,我们虽不能以销量论英雄,但它只要打造出性能顶尖的超跑,守住这几个世界之最,那就是成功。布加迪Chiron有人会说,布加迪不就傍了个好干爹?教授不这么认为。布加迪虽然几经易主,却依然站在超跑界金字塔顶端,靠的就是坚守传统、只用心做好顶级超跑,用执着诠释着对极致的不断追求,以至于在顶级跑车领域,拥有其他品牌无法企及的实力。布加迪,在车迷心中就是神圣的代表,而对大众来说,也极大地拔高了集团形象。写在最后其实对任何汽车品牌来说,无论是一开始就成功,还是历经坎坷才得以复兴,靠的都不仅是偶然的运气,而是离不开对产品技术的长期钻研,以及对市场的深入研究,最终在主客观两方面得到用户的青睐。而这,也是那些目前在痛苦边缘挣扎的品牌,值得去思考和学习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