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风窗主笔荣智慧
4月19日,上海车展“被维权”以来,特斯拉就一直处在中国舆论的风口浪尖,车辆起火燃烧、碰撞未弹出气囊等事件相继发生。
一边,是特斯拉公司表示未发现车辆制动系统故障;一边,是广大消费者对特斯拉安全性与日俱增的担忧。
特斯拉的制动系统,到底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还是“打铁全靠自身硬”?
我特意在特斯拉门店试驾了一个下午,也许能找到一些被忽略的答案。
01
单板操作
中国发生过多起特斯拉事故。目前只有温州市汽车工程学会在5月24日,就去年温州特斯拉事故发布了调查结果。
去年8月,浙江温州某小区,一辆特斯拉Model3高速撞开小区闸口,进入停车场,造成停车场内多车损毁,驾驶员受伤后经7小时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车主认为,事故原因为刹车失灵。温州市汽车工程学会下属司法鉴定机构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事故原因为车主并未踩下制动踏板,事故发生时,车主脚踩在加速踏板上,撞击时车速高达公里/时。
去年8月,温州发生的一起特斯拉驾驶事故
理解这一起事故,前提是,该份报告不公开。温州汽车工程学会的工作人员曾公开表示,报告不会公开。
如果,我们强调如果,报告的数据可以验证,那么责任是清晰的,车主操作失误导致车祸。但是在报告不公开的情况下,加上媒体转述准确度存疑,只能说盖棺论定为时尚早。
因为媒体转述报告,说车主脚踩在“加速踏板”上,是不准确的,应该叫电门踏板,不只具有加速作用。如果这是报告原文的引用,那准确度要打个问号。
在试驾过程中,我可以理解该起车祸为何发生,并重新理解该调查报告的新闻稿中呈现的调查结果。
首先,“单板”操作,挑战了所有燃油车驾驶员的习惯。
传统燃油汽车,踩油门,车动;松油门,滑行。
特斯拉,踩电门,车动;松电门,刹车。
后者的行进和刹车,全靠右边的小电门踏板完成。
这是特斯拉引以为傲的“动能回收”技术。
燃油车上的刹车系统,有真空助力,只要踩踏板就会对车辆产生制动力。线控制动系统中的电控单元调节制动,才能减少刹车带来的动能损失。
特斯拉的“动能回收”技术(图源:太平洋汽车)
特斯拉用的是博世iBooster线控制动器,当制动踏板的减速度在0.3g以下时,可以做到%的电机能量回收。
所以动能回收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替代刹车。也就是说,非紧急情况下,想刹车,把放在电门踏板上的脚抬起来就好;想滑行,轻踩电门踏板就好。电动车的反馈极其线性——就是反应快,驾驶员踩一个踏板就足够日常驾驶。
这个操作是反习惯的,非常容易造成操作失误。因为踩一个踏板习惯了,遇到紧急情况,很可能下意识再去踩这个踏板,那深踩就肯定是大力给电了。
特斯拉也有一个大的制动踏板,是在紧急情况或驻车时使用的。但是,确实跟不少车主吐槽的一样——很硬。
试驾时遇到红灯,松开电门踏板,这时车辆距离前车过近,没完全停住,我赶紧去踩左侧的大制动踏板,这一脚力度适中,然而似乎没有感受到“反馈”。
那一刻的恐惧是有点强烈的。
02
自动驾驶
其次,媒体文章中,没提到报告是否对车主在事发时采用“自动驾驶模式”进行说明。
自动驾驶模式的解除,需要踩左侧的制动踏板。但这个操作跟上面第一点一样,熟悉了单板操作,可能想不起来还有另外一个制动踏板,一旦踩错,开弓没有回头箭。
据我的驾驶体验,特斯拉自动驾驶“跟车”,与前车距离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引起中国大部分司机的不满,并引发疯狂并线。
另外,车道、车辆、路边的较大物体都能识别,并3D显示在屏幕上。但是否能每一个物体都准确识别并出现,不能保证。
之前美国也有一起事故案例,就是在高速路上有一辆车飞速并线至特斯拉车前,特斯拉未能及时识别而导致的。
特斯拉对前方出现车辆进行识别时的画面(图源:YouTube)
解除自动驾驶模式时,需要大力踩左侧的制动踏板。这个力气,要显著大于踩燃油车制动踏板。有分析文章认为,这是因为路面较为湿滑或粗糙,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制动过程中可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以取得最佳制动效果)介入,才导致制动踏板不好踩。
试驾是在城市道路上,平坦干爽,如果说这样的情况下,特斯拉的ABS都要介入,似乎没有说服力。就算ABS介入,踩制动踏板的这个力气,也比燃油车ABS介入时踩的力气要大,这是很容易对比的。
可以说,试驾的结果,使人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误操作”的原因。特斯拉的设计,确实存在着“反”传统的偏好,极易导致习惯了燃油车驾驶方式的“老司机”的错误操作。
03
反传统的代价
但是,这不能说明车祸的“锅”就一定在特斯拉身上。
比如现在汽车市场的主流车型,都在中控上采用大面积的触屏。这也是反传统的。触屏挑战了人们的使用习惯,这种变化也很容易导致驾驶员的误操作。但操作的失误,毕竟是驾驶员本人做出的,不是触屏自己做出的。
特斯拉驾驶座位前方的触屏系统(图源:特斯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