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布加迪 >> 布加迪价格 >> 正文 >> 正文

造型的秘密2017汽车设计72变合集上

来源:布加迪 时间:2023/5/26
北京中科忽悠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153155.html

  [爱卡汽车汽车视觉原创]

  转眼就和我们说再见了,回望这一年,那些想的、念的、盼的、望的都实现了吗?回望过去的一年,太多的大事化作我们手机上的一条条推送,一个个弹窗,湮灭在每天的细枝末节里。那么在这一年爱卡视觉频道为大家讲述了多少关于造型的秘密呢?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一、汽车设计72变(14)为屁股的幸福而设计(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汽车中座椅是与人体接触最多的部件之一,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及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合理的汽车座椅能为驾乘人员提供安全、舒适便于操纵和不易疲劳的驾乘感受。那么你知道在座椅设计中除了要考虑人体工程学还有哪些要点吗?

  这一切还是要从年诞生的“奔驰1号”说起,这款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在面世时,座椅结构非常简单,主要构造是木板、各种填充物和表面覆盖物,其功能也只是让驾驶者不用站着开车而已,与当时的马车没有太大区别。

这款木板上加个坐垫的汽车座椅,虽然能让驾驶者稍微舒适一些,但座椅设计并没有考虑对后背的支撑和保护,更缺乏对安全性的考量。

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也逐渐被普及,人们对座椅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图中的福特T型车,整个座椅都被柔软的材质所覆盖,但从结构和功能上,也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变化。

  了解过汽车座椅的大概发展历程后,让我们回归今天的主题:汽车座椅设计。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在所有车型的内饰设计中,设计师们第一步都是先确定座椅的设计,因为只有确定了座椅的造型、大小和位置后,方向盘、踏板、中控台等部件的位置才能够最终确定。

之所以要先设计座椅,是因为确定了座椅的位置、造型、薄厚、可调角度等,方向盘、踏板、中控台等这些部件的位置才能够最终确定。再准确点说,设计师们最先考虑的是车内驾乘人员的坐姿。

比如SUV车型,驾驶员的坐姿会更直立一些,位置也会更高;对于轿车,驾驶员的坐姿会低很多,并微微后仰;对于一些赛车(比如F1方程式),驾驶员其实是“半躺”在车内的。

  哪些部件组成了你的座椅?

  一般座椅由表层材质、填充物、骨架、调节装置和车身连接件等构成。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由于座椅的使用频率极高,每一部分在设计时都必须考虑到安全性、耐用度以及舒适性,所以研发周期很长,可以说是一个“大工程”。

普通的汽车座椅构造图

起初座椅内部由卷线式弹簧支撑,但这种弹簧较重且很占空间,因此S型弹簧应运而生。后来设计师发现,将卷线式和S型弹簧结合,既能提高舒适性,重量也没增加太多,由此这种设计开始被应用。

  不懂人体工程学怎么聊座椅?

  要想设计一款舒适的座椅,光知道基本形态和理念肯定不行,重要的是得知道具体的人体数据,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人体工程学”,一般来说,设计师们会利用人体百分比模板来做参考。也就是说,设计出来的座椅可以让百分之多少的人能够正常乘坐。这个听起来简单,给你们看张图就知道座椅设计的复杂了。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座椅的布置,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及侧重点。但总的来说,主要会依据三个因素:舒适性、驾驶员的视野范围以及反射、驾驶员所能触及区域的操作便利性。

对于座椅的形态来说,座椅靠背要设计成上凹下凸的造型。因为,人体的脊柱是自然S型弯曲的,要想坐起来比较舒适,座椅要对胸、后背以及腰椎有着比较强的支撑才可以。

  座椅除了织物材质就是真皮的吗?

  说到座椅面料,你可能会认为就是简单地在座椅上覆盖上各种材质,其实座椅的面料相当复杂。如何最大化地将一整块皮子分块?如何缝纫、表面处理,才能保证座椅的耐用性?这些都是座椅面料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

当然,就面料种类而言就不单单只是织物和真皮这两种,还有Nappa座椅、Alcantara座椅、Valonea座椅、Designo座椅。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除了结构与面料在不断多样化,随着汽车的普及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座椅的要求,越来越丰富的功能配置也应运而生,比如我们常说到的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座椅按摩、座椅电动调节等。

除了以上,汽车座椅的舒适配置也逐渐被消费者重视,比如我们常说到的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座椅按摩、座椅电动调节等,都成为座椅在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结:现代汽车上每一个部件,都是大量设计、试验得到的结果,当中凝聚了无数工程师、设计师的智慧和心血,汽车座椅也不例外。我相信,随着汽车本身向着智能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汽车座椅也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座椅设计

二、汽车设计72变(15)能像风一样自由的学问(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今天我们要说的汽车设计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它就是空气。转化到汽车上就是汽车空气动力学。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汽车发展史中,它让汽车的外形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变。本期文章,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空气动力学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这是一个经常被人们忽略,但却在能耗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于空气动力学,学术界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飞行器或其他物体同空气或其他气体在相对运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气体的流动规律与之伴随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在运动时与空气接触而产生的各种力,这其中有些力是“好力”,但有些力就是“坏力”啦,它会阻碍物体的运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气阻力”。

汽车空气动力学是空气动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汽车与周围空气在相对运动时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及运动规律。(高考不考,无需掌握,知道就好。)

汽车空气阻力的计算公式

  空气动力学设计对车辆行驶到底有什么影响?

  看到这里不禁有人发问“空气动力学设计对车辆行驶到底有什么影响?”别着急,知识点这就来了,不论是民用汽车还是赛车,车辆的行驶阻力主要来自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就是车轮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力)。而空气动力学设计对于降低风阻、提升车速、节约油耗、减少噪音和增强行驶稳定性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让我来举个例子,当汽车以80km/h的车速行驶时,约有60%的阻力来自空气。而当车速攀升至km/h,空气阻力几乎占所有行车阻力的85%。足以可见,空气动力学设计对车辆有着巨大的影响。

  风阻系数又是何方神圣?

  目前我们了解一款车的空气动力性能的途径,主要来自厂商提供的车身风阻系数值。这个数据基本能反映出车身受空气阻力的情况,而风阻系数又是何方神圣?其实风阻系数(coefficientofdrag,简称Cd)又称空气阻力系数,就是衡量空气阻力大小的一个数值而已,两者成正比!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一辆车风阻系数越大,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

在全球量产车的风阻系数排名中奔驰CLA凭借0.22的风阻系数排名第一,随后依次为奥迪A4和奔驰新E级(风阻系数0.23),以及特斯拉ModelS(风阻系数0.24)。

  怎样测试?

  明白了什么是汽车空气动力学,以及它的具体作用之后,想必很多人对如何测试车辆的风阻系数感兴趣,那么我们就简单看看测试这些事儿。首当其冲的便是“风洞实验”,顾名思义风洞就是个洞,但这是一个可以随时制造风速的洞。

在风洞实验中,并不是直接用实车进行测试,而是先用小模型测试,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制作费用,还便于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修改。

现代轿车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就必须要降低风阻系数。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轿车的风阻系数维持在0.4至0.6之间。现在轿车的风阻系数一般在0.28至0.4之间。

  流线型车身造型

  流线型车身被认为是目前最佳的外观造型设计,近几年来,大部分汽车外观造型也都遵循这一规律。在设计时,尽可能保证了车身曲线的连续性,巧妙地运用曲线的特性,在符合美学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汽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

为了降低风阻,现代轿车的外形一般用圆滑流畅的曲线去消隐车身上的转折线。比如侧窗与车身齐平、车底用平整的盖板盖住等,这些都是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设计,并有利于降低风阻。

  空气动力学套件力

  细心的读者恐怕会发现,在介绍到某一款高性能车型时,最容易出现的字眼就是“空气动力学套件”。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发动机盖导流槽、翼子板导流板、前后下包围、侧裙板等这些设计,它们能简单有效地引导气流,减小空气阻力。

发动机盖导流槽、翼子板导流板、前后下包围、侧裙板等这些设计,能够改善汽车局部气流状态,以达到减小空气阻力的效果。

  尾翼(后扰流板)

  我们见到的尾翼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不过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特点:表面狭窄、水平面离开车身安装。不过现在很多运动车型甚至家用轿车也广泛采用了尾翼的设计,不过大部分民用车上的尾翼仅仅起到装饰作用,低速情况下大尾翼不但不会提供任何下压力还会增加车辆的负担。

汽车尾翼的外形很像倒置的机翼,其主要作用是使流经尾翼下端的气流的速度比流经尾翼上端的快,从而增加下压力。

  尾部扩散器

  扩散器一般位于车辆的尾部,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从车的下方抽走空气,疏导汽车尾部的气流,并且制造一定的下压力。

要想扩散器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就要合理引导气流进入车头,配合平整的底盘以及适当的离地间隙,最终将气流引导至扩散器来加速气流流动。

  总结:从无知到无畏,从走入误区到步入正轨,如今空气动力学已经不是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利,而是现代汽车工业设计的重要考量标准。当然,今天说的只是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冰山一角,在将来的日子里,爱卡还会陆续为大家解开空气动力学的神秘面纱,敬请期待。

空气动力学设计

三、汽车设计72变(16)经典=长生?开什么玩笑(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在汽车发展的百年历程中,经历了无数次改进与创新,从而推动着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经典的汽车设计,它们曾经风靡一时,之后却因为行车安全、技术升级等原因逐渐被取代,如今回头看看,这些设计仍旧有着迷人的魅力。

  翻转式车灯

  说起曾经被奉为经典的汽车设计,首先跳入脑海的就是翻转式车灯,这绝对是经典设计,没有之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头文字D》中的AE86以及马自达RX7,车头上两盏翻动闪烁的“大眼睛”配上方方正正的车身造型,成为了当时非常流行的设计,备受人们的青睐,如今满满的都是情怀。

看过《头文字D》的朋友,对拓海在秋名山公路上漂移时开着的AE86一定不陌生,而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AE86那双可以“弹出”的大眼睛。

而早在年纽约车展上,GordonBuehrig和他的造型团队就开发出了第一款隐藏式车灯,并搭载在CordModel上,这也算是翻转式车灯的起源。

随后,翻转式车灯便受到了广大汽车设计师的喜爱,法拉利、保时捷、路特斯等厂商纷纷在自家车型上采用了这一设计。

  火箭式车尾

  相信很多人看见美式老车都会觉得其设计极其夸张,尤其年左右,传奇设计师哈利·厄尔设计的车型,都使用了火箭一般的车尾。(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二战后,刚从战火废墟中站起来的欧洲由于资源匮乏,百废待兴,因此工业设计以实用主义为原则,而美国则成为了世界上最强、最富裕的国家。因此在美国市场,产品设计的目的早已从“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变成“刺激消费的艺术化设计”,整体社会充斥着拜金和浮夸的风气,而汽车做为奢侈品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彰显个人财富的最佳方式,于是乎,夸张而又酷炫的火箭式车尾应运而生。

火箭式车尾的出现,不仅对美国的汽车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还引导了全球范围的汽车设计潮流,例如第三代奔驰S级轿车、菲亚特、宝沃P、标致等欧洲车型都采用过这一设计元素。

  至于它消失原因也很简单,宽大的车身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设计看起来很酷炫甚至有点像飞机,但实际上严重违反了空气动力学。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科技,这样华而不实的夸张造型设计被淘汰也是必然。

宽大的尾翼严重违背了空气动力学,这样华而不实的设计被淘汰也是必然。但是现在看来绝对值得收藏,毕竟它是美式肌肉车的起源之一,也代表了一个时代。

  “自杀式”车门

  说到汽车外形设计,“自杀式”车门绝对不容错过,可能有朋友会对这个名字的由来产生疑问,其实这种车门只是在开启方式上与我们常见的车门不同而已,采用向后拉开的方式打开。

在车门设计中,“自杀式”车门的历史最为悠久。在汽车诞生之初,几乎所有汽车的车门都采用这一设计。这是因为最初的汽车车厢设计都是参照马车,车门都是向后方拉开的。

  这名称听上去有些恐怖,但它的设计初衷可跟“自杀”没有半毛钱关系。在汽车诞生之初,几乎所有汽车的车门都采用这一设计。这是因为最初的汽车车厢设计都是参照马车,车门都是向后方拉开的,这样设计让车门的开口向前,出入空间更大。将进出车门变得更为简单方便。

能够方便地进出车内,对于当时身着华丽服饰的王公贵族来说尤为重要。向后拉开的车门可以让乘客以正常姿态步入车内,下车时也不必扭曲身体,直接打开车门向前走出即可。

  既然这种车门这么方便,那为什么还被称为“自杀门”?顾名思义,它跟车辆的安全有着离不开的关系。

在这种车门的鼎盛时期安全带还未普及,所以在车辆发生意外后,车门异常开启很容易导致乘客被抛出车外。此外,车辆在高速行进中具有巨大冲击力,所以车门有弹开的可能,让其成为“杀人机器”。

  当然,危险不仅仅是上述所提到的那些。试想,后排乘客下车时如果没有观察后方来车,不幸被撞,就很有可能被夹在车门与车身之间导致重伤甚至丧命。更何况,很多使用“自杀式”车门的车型还没有B柱,车身坚固程度更是令人堪忧。

  半隐藏式后轮

  在老爷车或是一些老式美系车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车身的后轮有一半都被隐藏在轮拱下,这种设计在汽车设计史上曾经非常流行,采用该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风阻。

在老爷车或是一些老式美系车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车身的后轮有一半都被隐藏在轮拱下,这种设计在汽车设计史上曾经非常流行。

  当然了,所谓流行元素,就终有它过时的一天,看看前面说的那几位就知道了。这种半隐藏式后轮的设计之所以不再成为主流,答案就是——不实用、不方便。轮子坏了怎么办?陷进泥地怎么办?

这种设计需要轮胎处于车身轮廓之内,平衡性和舒适性略差,加上散热差、不方便更换维修等问题,自然会被淘汰。

  总结:曾经有许许多多经典的汽车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发现了它的不足之处,并已经不再符合大环境的需求,于是这些设计慢慢退出了汽车的大舞台,但是它们曾经的辉煌我们依然记得,并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消失的经典设计

四、汽车设计72变(17)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车灯如同明眸,是汽车造型设计的点睛之笔,层出不穷的车灯设计,更是赋予了座驾不同的个性,而早期车灯是什么模样?百年来它又是如何演变的呢?现在老司机带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汽车大灯在造型上有哪些学问。

  从年汽车诞生至今,汽车从整体到各个部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文章开始,让我们先来看看汽车前大灯这些年经历了哪些变革。

  煤油车灯、乙炔车灯

  使用时期:年~年

  汽车刚诞生时,几乎什么功能都没有,更别谈车灯了。据说年,一位驾驶员在夜晚迷路时,是一位好心的农民用手提煤油灯为他引路。后来人们便把煤油灯挂在车上,作为汽车车灯来照明,这也就是汽车上最早的照明工具。

在机动车的初期,车速还不及马车,因此车灯并不是必须装备,也就不会配备车灯。比如世界上第一辆被称为“汽车”的“奔驰一号”,就看不到车灯的影子。

乙炔车灯的亮度相比煤油车灯而言要亮很多,因此,在年以前使用的汽车大灯几乎都是乙炔车灯。

  钨丝白炽车灯

  使用时期:年~年

  随着电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螺旋钨丝白炽灯的广泛应用,乙炔车灯已经无法满足当时车辆的行驶要求,汽车制造商便将钨丝白炽灯应用在汽车上,以取代依靠燃烧蜡烛或煤油的照明装置,从而为车辆提供稳定且强度更高的照明光源。

早在年,哥伦比亚电动公司就推出了一辆搭载钨丝灯泡的电动车。但由于技术并不成熟,纤细的灯丝很容易在颠簸的路面断裂,再加上电流不足等原因,使得乙炔车灯一直被沿用到年。

  卤素车灯

  使用时期:年~至今

  再后来,由于普通钨丝灯亮度一般,且长时间使用的话钨丝灯会发黑,在需求的促使下,人们发明出了卤素灯。说白了,卤素车灯就是钨丝白炽灯的升级版。

卤素车灯作为白炽车灯的一种,采用了熔点更高的金属钨丝,相比于白炽灯而言,其光照强度更高,因此卤素灯泡逐渐被人们广为应用。

  氙气车灯

  使用时间:年~至今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此时的卤素灯已经无法再满足人们的需求。亮度更高、能耗更低、寿命更长的氙气大灯被发明出来。

氙气车灯是高压气体放电灯,属于重金属灯,其工作效率相比于卤素车灯有着明显提升。

  LED车灯

  使用时期:4年~至今

  在氙气车灯后闪亮登场的便是现在热门的LED车灯,LED其实就是发光二极管,虽然LED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被用到车辆照明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LED车灯属于冷光源,耗电量比氙气车灯低,并且LED车灯还拥有体积小、稳定性高、反应速度快等优点。

  激光车灯

  使用时间:8年~至今

  当LED车灯崭露头角的时候,更为先进的激光车灯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从外观上来看,激光车灯似乎与全LED车灯没有太大区别,但在技术上,两者却有巨大的差距。

激光车灯不仅具有LED车灯效率高、反应快、稳定性强等优点,并且与其他光源的车灯相比,其产生的光线几乎是平行的,这也就意味着它所照射的距离会非常远。

  随着光源的更迭,汽车前大灯的造型也逐渐摆脱了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设计套路,成为了汽车造型中的点睛之笔,越是独特,越是个性,就越容易让人一眼铭记。

  奥迪——“灯厂”

  奥迪向来都有“灯厂”盛名,各车型的灯组都让人印象深刻,不仅造型犀利,在灯光配色、线条的搭配上都非常有格调,透露着满满的科技感。

在款Q7身上,奥迪展示了其最新的车灯设计。前大灯内部含有“双箭”样式的LED灯带,同时远、近光灯的灯源也均采用了LED,而“双箭”样式的新型设计在尾灯中也得到了采用。

  宝马M4——“天使眼”

  宝马一向以性能著称,虽然在车灯领域风头不及奥迪,但一双“天使眼”,也让很多人在夜间一眼就认出了它。

宝马M4的大灯精致感十足,“天使眼”中双“U”型LED日间行车灯设计勾勒出了流畅的线条,而上方的眉线堪称点睛之笔。

  沃尔沃CX90——“雷神之锤”

  沃尔沃一直以安全闻名,以往在大灯设计方面并无太多亮点,但当XC90问世后便艳惊四座。“T”型LED日间行车灯显得精致而抢眼,沃尔沃也赋予了它一个响亮的名字——“雷神之锤”,再配上直瀑式进气格栅,显得庄重而典雅。

沃尔沃XC90的“雷神之锤”经典而又独特,它把整个前脸的视觉重心向外拉伸,让整个前脸看起来更加宽大气派。

  总结:对于我们来说,光是一种可以触及灵魂的语言艺术,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沟通方式。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大灯不论是在光源还是造型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如今它已将“光”的艺术以超高的水准发挥出来,完美地展现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前大灯设计

五、汽车设计72变(18)屁股就要高!翘!炫!(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在之前的“汽车设计72变”系列选题中和大家聊了关于汽车空气动力学的话题(点击进入),大家也在评论中表达了自己对其概念的理解,在此先感谢各位的   尾翼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安装也很简单,而大部分朋友认为尾翼仅是为了美观,当然,尾翼的作用并不仅仅如此,请听我们细细道来。

  到底怎么称呼?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首先来弄清楚,这个装在车尾的小东西到底怎么称呼?在它的颇多称呼中最普遍的就是“尾翼”,更专业一点的朋友会称其为“后扰流板”,而在一些资料中又将“尾翼”和“后扰流板”有所区分,“尾翼”体积较大,安装在车尾,而“后扰流板”体积较小,安装在车尾顶部。那今天我们就更通俗化一些,体积大的我们称它为“大尾翼”,反之就是“小尾翼”啦,这样也方便大家理解。

在一些资料中将“尾翼”和“后扰流板”有所区分,“尾翼”体积较大,安装在车尾(图左),而“后扰流板”体积较小,安装在车尾顶部(图右)。

  什么是尾翼(后扰流板)?

  明白了这个小东西到底怎么称呼后,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才是尾翼,顾名思义它是安装在汽车尾部的,形状类似机翼或鸭尾的突出物,属于汽车空气动力套件中的一部分。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

汽车尾翼的外形很像倒置的机翼,其主要作用是使流经尾翼下端的气流速度比流经尾翼上端的快,从而增加下压力。

  它能起到什么作用?

  当汽车高速行驶时,会遇到行驶阻力,而行驶阻力主要来自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就是车轮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力)。为了有效地减少并克服空气阻力对车辆的影响,人们设计并使用了汽车尾翼。

如图所示,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会经过车身外轮廓,并斜向下运动。

  如果车尾的升力比车头的升力大,车辆就容易导致转向过度、后轮抓地力减少或者高速稳定性变差,所以汽车尾翼的作用就是减少汽车高速行驶时的阻力,使汽车产生对地面的附着力,让汽车能紧贴地面行驶,提高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汽车尾翼的作用就是减少汽车高速行驶时的阻力,平衡车头和车尾下压力,防止车辆过度转向以及高速行驶时失控的几率,从而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既然这么好我也装一个?

  文章看到这里,有些朋友不禁会问:“那既然尾翼这么好,我是不是也要给爱车加装一个?”其实一般家用车在日常使用中,很少能够达到需要靠尾翼来提供下压力的速度,反倒会增加车辆本身自重和风阻系数,油耗无形之中也就增加了。

其实,一般家用车加装一个高高的尾翼,总不是那么协调。并且家用车在日常使用中,很少能够达到需要靠尾翼来提供下压力的速度,反而增加了本身自重和风阻,油耗也就更大了。

  我们见到的尾翼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不过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特点:表面狭窄、水平面离开车身安装,下面我们就带大家看看,汽车工程师在尾翼设计上有哪些惊人的创意。

保时捷新一代PanameraTurbo在车辆的尾部采用了可伸缩式尾翼,当高速行驶时,尾翼从中间展开,保证行驶的平稳性。动态开启效果简直帅呆了,看看下面这张动态图你就知道了。

布加迪威航的可调尾翼,在不同速度情况下通过对车身姿态、风速、行驶轨迹等因素测算,在极短的时间内,尾翼的角度便可自动调整。

迈凯轮P1的的极致性能从来都毋庸置疑,造型设计也做到绝对完美,尾翼的造型更是夸张。它的起降方式与布加迪威航类似,当它缓缓升起时,很有辨识度。

  总结: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用“得颜值者得天下”来形容也是最合适不过了。一款车漂亮与否,除了前脸,车尾的设计也相当重要。而如今的汽车尾翼起到的作用并不局限于降低风阻,它更是一项艺术,如果开一部前凸后翘的车出去,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好多。

  编辑点评:怎么样,看完了以上盘点,有没有一种“回想时平谈无奇,盘点后难以平静”的感触。当然这并不是“汽车设计72变”在的全部内容,这还只是小小的预热,更精彩的内容我们将在下期和您一起回顾,敬请期待吧!

尾翼设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33.html